logo

相关文章

做一名自我实现者 ——在广文中学感动的每一天

红烛礼赞

师生幸福成长就是我们的事业

精心规划,让你的人生开挂

他为什么会这样?

课堂师生问好要不要

发布时间 : 2019-04-28 14:23 发布者:王建新


课堂师生问好,是课堂礼仪之一,包括正式上课以前和下课以前的问好。根据观察和调研,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,大多数老师都能坚持师生问好,也有的老师不能一以贯之,继而虎头蛇尾,终了是销声匿迹。课堂师生问好到底有无必要?带着这个问题,周一下午我和部分主任、老师进行了一次座谈。在分享中,大家谈观点,讲做法,说感受,给我很多启发。

第一,要赋予课堂师生问好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。

为什么我们课堂师生问好会流于形式?学生起立拖沓随意,问候有气无力,老师则大手一挥,干脆一句“坐下吧”。究其原因,我想,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,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大都崇尚个性时尚,表现为不爱循规蹈矩,喜欢破旧立新,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中,就会认为这些都是繁文缛节,客套形式,继而漠视排斥。而在我们的很多老师看来,上课问好就是浪费时间,不如上来“开拳就打”;还有的老师喜欢拖堂,争分夺秒,难舍最后一分钟,哪里舍得宝贵的时间去问好呢?

在座谈交流中,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引导师生认识课堂问好的意义和价值?怎样做,才能让它不流于形式而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?一句话,就是赋予课堂师生问好以教育的意义,让课堂教学更具仪式感,让师生关注更加和谐融洽,继而重建更富礼乐精神和人文气息的课堂文化。

第二,让课堂师生问好成为一种课堂仪式和文化。

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将“礼、义、廉、耻”称为“国之四维”,继而说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,就是把“礼、义、廉、耻”比作支撑国家社稷的四梁八柱,而“礼”是居第一位的。孔子教导学生“不学诗,无以言;不学礼,无以立”,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对学生“礼”的教育。上课之前,不仅要向老师行鞠躬礼,而且要“端身正意,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三鞠躬”。当然,时代在发展,我们不能师古不化,但是我们要重视“礼”的精神内涵,那就是自尊而尊人,培养孩子的一颗诚敬之心,让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。

课堂上师生问好,是中国古代教育礼仪流传至今的精华之一。它与节目的仪式、集会的仪式、大典的仪式一样,同等重要。仪式通过语言、行为、场景营造等方式,将师生个人或群体带入某个特定文化情境,对每一个个体的身心都产生规范感和向心性。

课堂师生问好,作为一种富有情境的德育途径,通过起立、正视、鞠躬、对话、问候等环节和言语,让师生双方心灵敬畏、思想集束、灵魂荡涤,构成一道可视可感的课堂风景。从教师角度说,它可以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崇敬与热爱,激发老师对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;从学生方面说,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尊重,内化学生求学的诚敬精勤之心。

第三,让课堂师生问好成为落实教风的重要途径。

我们的校风是“用尊重赢得尊重”,而课堂问好就是这种思想、精神和文化的外化,学生对老师的认可、尊重、感恩甚至由衷的敬畏,是实施仪式的基本前提。作为老师,要提高思想站位,深刻领会课堂问好仪式的文化内涵,理解课堂仪式这一情境载体的德育价值,把握住课堂仪式这一德育工作的良好契机,促进学生道德规范、价值体系和精神信念的构建,把我们的教风体现在课堂的一言一行之中。

在座谈中,初二年级的尹树亮老师自豪地讲到自己每节课都是踏着铃声,步伐铿锵地走上讲台,在师生响亮的问好声中,面带笑容,环视学生,一种为人师表的崇高之感便会油然而生。尹老师的话道出课堂师生问题的真谛,那就是用热情点染课堂,用真诚感动学生,用尊重赢得尊重。

课堂师生问好必须亲切自然,声音并非越响亮越好,应该是蕴含着感情、跳跃着喜悦的,那是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欢迎,是对课堂真诚的喜爱,也有师生对自己的良性暗示。拖着长音,有气无力,歪着脑袋,斜着身子,站立散乱,这样的课堂问候,将精神气儿消磨殆尽。教师应热情饱满站于讲台之上,以自然的笑容,规范的行礼来向学生问好。教师应和孩子们对视问候,有目光交流的问候才能传递感情、传递期望。鼓励的目光投向调皮的孩子,信任的目光投向上课不敢举手的孩子,点头示意胆怯的孩子你已经接收到他的问候,他会因为你的关注而美美地入座,课堂因此变得精彩。

第四,让课堂问好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。

教育无他,就是习惯的培养。而好习惯是慢慢养出来的,好的教育是一堂课一堂做出来的,而非喊口号喊出来的。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,就要有规有矩,然后一点一滴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下去。有些现象也许司空见惯,但如果我们不正视、不改变,谈立德树人就是一句空话。

上课伊始,有的学生一边向老师问好,一边还忙着翻书本,找练习本,准备文具;有的学生一边问好,一边左顾右盼;有的则无精打采,恹恹欲睡;有的学生貌似兴奋,可是仔细一看,他们的兴奋点根本不在课堂内;更有甚者,一边问好,一边往嘴里猛塞一把零食或狠吸一口饮料。

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,以这样的状态开始一节新课,在课堂开始时5到10分钟,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,他们的思维还能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?

师生互相问好,就是要提醒彼此:上课了,你准备好了?一方面,做好学习的物质准备,包括课本、笔记本、练习本、文具等课堂必须品的准备;另一方面,做好学习的心理和精神准备,包括排除干扰、集中注意力、马上安静下来,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,克服倦怠情绪等诸多方面,这些内容是潜在的,但却是更重要的。

每节课刚开始我们可以大声地问学生:“同学们,准备好了吗?”长期坚持,直到学生达到“自觉”状态为止。这样的提问,看似虚张声势,实则指向性明显,学生们在大声回答“准备好了!”的时候,大部分已经不自觉地集中了注意力,他们抬头挺胸,精神饱满,两眼闪光;少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,也会很快做好学习准备,进入“临阵状态”。

第五,要不断丰富课堂问好的内容和形式。

在平日里,我们课前是这样互致问候的——

老师:上课!

班长:起立!

全班同学:老师好!

老师:同学们好!

下课一般是这样的——

老师:下课!

全班同学:老师辛苦!

老师:同学再见!

这样的问候,简洁明了,特别是一句“老师辛苦”或是“老师休息”,也蕴含着学生对老师辛勤付出的理解与认同,对孩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。在座谈中,大家谈到初二八班陈真真老师开展的“宣誓仪式”,对大家很有启发。在初一年级的时候,他们的誓词是——我宣誓:人生需要奋斗,我豪情满怀,一心向学,严格自律。争分夺秒,昂扬进取。上好每节课,做对每道题,无悔每一科,精彩每一天。我行,我能行,我一定行!

进入了初二年级,老师和同学共同修订誓词,改为——我宣誓:我要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上,勤奋执着,战胜懒惰,信赖老师,约束自己。不放过一丝一毫疑问,不虚度一分一秒光阴。用智慧和行动搏击人生风浪,我相信自己的潜力,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。我行,我能行,我一定行!

两者比较,我们就会发现,陈真真老师注重了不同年龄、不同学段孩子们的特点,从树立信心到自律教育,从珍惜时间到自我唤醒,给孩子以及时的提点。大家试想,每天早上,孩子迎着初升的朝阳,在整齐响亮的宣誓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和生活,那种蓬蓬勃勃、昂扬向上的精神感召,那种把握当下、赢得未来的心理暗示,定会长久浸润孩子们的精神世界。

我想,我们不要千篇一律,一切从实际出发,师生共同丰富课堂问好的内容,创新课堂问好的形式。例如,可以加一点体育课口令词一样的、气功导引词一样的身心调适方法。良好的习惯必须靠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,仅有思想动员和要求是不够的。一段时间后,学生习惯就慢慢养成了。师生互相问好之后,可集体朗诵精选的诗文等,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启一课堂的教学。

黑格尔曾说过:“凡是现实存在的,都是合乎理性的;凡是合乎理性的,也就一定要在现实中得到实现。”作为一种自古流传的教育礼仪、教育文化,课堂师生问好,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毋容置疑,其具体形式和内容有待发扬光大。

人生的完美境界是有意味的诗意栖居,教育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摆脱功利和放飞梦想。课堂礼仪正是成就教育精彩的一种意味隽永、诗意浓郁的德育境界。课堂师生问好,经由精心、精细、惟新、惟美的设计,通过严肃、严谨、惟真、惟实的实施,可以让诚敬之情、礼遇之心化茧为蝶,可以让“用尊重赢得尊重”的教风扎根开花。


4

对省级人民政府
履行教育职责情况
满意度调查